校友风采
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风采录第三辑】敢为天下先 勇走创业路——访91级物流校友 沈红书(转载)

人物简介

沈红书,湖北武汉人,出生于1972年5月21日。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9728太阳集团(原北京商学院)物流专业。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大二萌生出创业想法,并与同学自发组织开展起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开创多个“先河”。对自己的未来有明晰的规划,毕业后通过校园招聘活动成功进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十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业界经验,2005年艰苦创业,建立起武汉宏网物流有限公司。8年来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保持盈利的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1998年到2005年完成硕博连读,在商界打拼同时不忘对知识的求索,成为了兼具商业头脑和文化内涵的“儒商”。

人物特写

“非典型”学霸

和大多数来京求学的外地学子一样,沈红书在湖北武汉的乡村中学成绩出类拔萃,高考时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商学院物流专业。大学期间,奉行“拼命学”信条的他每年都获得助学金,每年320元的学费从未让家掏过一分钱。不难想象当年的他在教室前排认真听讲、图书馆角落里埋头苦读的样子。这样的沈红书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学霸”这个称呼。然而这个“学霸”却不那么典型。他在回忆高中时,叛逆二字贯穿其中。贪玩的他曾经被学校保卫处抓起来最后甚至被赶出学校。于是沈红书只能在校外租的房子里备战高考,凭借着苦学和聪颖,他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武汉最好大学的分数线,然而为了更高的理想,他选择了来到更具资源优势的北京求学。

虽是一名理科生,沈红书却十分钟情于历史和文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五子登科”这些历史典故他表达时总是信手拈来。金庸小说更充盈了他的大学生活,让一个渴望拥有侠骨柔肠的少年拥有了不灭的武侠梦。相较于看课本,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典籍更能赢得“学霸”的垂青。

敢于实践的“奇葩”

经过了一年的适应期,大二时的沈红书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五年计划”。可想而知这份计划不会只有刻苦学习这么简单。“在那个时代,甚至放在现在,我们做的那些事都可用‘奇葩’来形容”。他和几个好兄弟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里走街串巷,创办了北京首家家教实践中心。他们奔波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发传单、贴广告,在大学生家教和有需求的人中间架起了第一座桥梁。他们与北京市演出公司联合为诸如周华健、张学友等大明星的演唱会招募鲜花小姐等工作人员。暑假期间,他在企业里兼职做投资管理员。这一系列五花八门的实践活动不仅给二十出头的沈红书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也给了他难得的社会阅历,更让他萌生出有助于日后腾飞的创业精神。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其实差距就在前几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被问到当下最令大学生苦恼的就业问题时,沈红书分享了他的求职经历。那时大学已经不管就业分配,奉承百善孝为先的沈红书决定返乡工作。“当时的武汉商场,相当于北京的西单商场吧,我就拿着学生证直接楞楞地去找毛东升董事长。后来去人事部门面试的时候竟然被当成是靠关系进来的。”凭着这股“楞劲儿”和真才实学,多家企业都给了还未毕业的大四学生沈红书录取通知书。

1995年,一些知名企业面向全国各大高校招聘100名优秀毕业生,沈红书榜上有名,这让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竞争并胜出的他激动万分,“一直都以我的大学为荣!

最终,沈红书与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签约。1995—2005这十年间,他是勤恳踏实的员工,然而大学时留下的创业种子让他在2005年毅然告别这份稳定的工作,以20万元的注册资金创建了宏网物流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2001年是物流年,2003年起整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沈红书创业的2005年不算是个好时代,其中的辛酸泪恐怕只有他自己能体味。本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武汉当地首屈一指的物流企业,达到利润与口碑的双丰收。

另类“儒商”

在与沈红书交流时,常会赞叹于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雅深刻的语言。原来在工作的同时,他还用1998年到2004年完成了硕博连读。在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与众不同的个人哲学。公司经营上他很欣赏马云,“胆子大、干的好、讲得出来”似乎也是沈红书的作风。对于历史和社会现状的清楚认知,也让他深谙“时势造英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之道。这种平和的心态让他的公司得以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应酬对商人来说是家常便饭,沈红书这次又成了商界的“奇葩”。他把应酬的时间都用来经营自己的家庭和锻炼身体。每天辅导就读于武汉最好小学的女儿做功课,时常去打打保龄球、羽毛球,让我们一时间忘了他总经理的身份,不由得佩服起这个模范丈夫、好爸爸。

校友的忠告

有一件趣事让他现在讲起来仍然觉得津津有味: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扬言要终身不娶,于是和几个好哥们儿开始打赌,约定30岁再聚首的时候如果他果真单身就每人赔上50块钱。28岁那年单位给已婚员工分房,本可以花5000块钱办个假证捡个大便宜,他毅然拒绝了。结果那次聚会他不知收了多少个50元,乘兴再赌,赌注翻十倍。32岁那年,他娶了80后的娇妻。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他对恋爱的态度,信缘分;对事情的态度,有底线;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履行承诺不食言……看似细小的一些优秀品质其实是助他成就大事业的助燃剂,星星之火在量的积累下终将成为燎原之势,要做事,先做人。

在学习上,沈红书一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有选择的动脑读好书。从提高阅读速度开始,其次是拥有强大的“消化能力”理解并转化,最后还要能讲出来,这才算读到位。

面对生活,善良、自信、乐观、“舍得”的哲学让沈红书的人生不仅有事业的蒸蒸日上,更有做人的成功,家庭的和美。“以后我可能会去办教育吧。”现今9728太阳集团校友会的活动中也有他热心相助的痕迹。说不定哪天在校园里,我们就能偶遇这位心中的榜样呢!

记者手记

身在北京,没法与在湖北工作的校友面对面访谈,实在是一大遗憾,本来讨论决定邮件采访了,但我们还是认为通过电话能获得更好的沟通和互动。当时知道沈红书是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就一直担心电话打过去会不会当成骚扰,或者因为太忙就拒绝采访。电话接通时一句:“小师妹,你好哇!”让我瞬间感觉与这位远在武汉的成功商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在随后的交谈中,除了惊叹于他传奇般的经历,也惊喜于我们在大学时代的种种相似感受。面对残酷的社会他会很“愤青”,有自己最喜欢的恩师,泡在图书馆里看闲书,有选择性的上课……都说大二是个分水岭,虽然我刚刚结束暑期网站实习,但得知当年同样是大二的他做出的“奇葩”实践还是深深感到自己象牙塔里生活的苍白。他多次提到92年邓小平改革迈出的那一大步给他们那一代大学生带来的开放环境,这也造就了当时的敢想敢干。我知道,如果没有他自己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勇气也不会有以后一系列的“水到渠成”。

知道我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后,师兄很高兴的告诉我,他的老婆就是电视台的,并劝我要扩充知识面,不一定要太有深度,但一定要什么都懂。这点我觉得身为理科生和商人的他做的比很多新闻人要好,跟这样知识丰富、文辞儒雅的人聊天也是一种享受。

采访结束后,我通过手机号找到了沈红书的微信,相册里只有一组图片:“梦从中国起,型自“外小”来(“外小”是沈红书女儿所在的小学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简称——作者注)——2013武汉小达人秀大型展示,我女儿是小主持人。”

采访记者:2011级 杨雪晴

指导教师:连少英

Baidu
sogou